+85290109891 alee@aplus-coach.com
癌症知識分享 – 在疾病和健康作為癌症照顧者

癌症知識分享 – 在疾病和健康作為癌症照顧者

家人患上癌症,做一個照顧者是甚麼工作,可用甚麼方法,或要有甚麼專長才能做得到,做得好。以下的分享希望幫助大家。令大家可以陪伴家人走過這段路。
 
我很快知道,照顧者的角色是沒有定義。沒有路線圖,沒有方向,沒有GPS去帶領我從A點到B點,當然沒有人告訴我這段旅程將需要多長時間。相反,我需要弄清楚我在這個旅程中的角色。我需要看看我們的關係,並考慮甚麼事對我們是最重要的。我需要學習如何最好地支持,而不是控制,如何理解和同情,而不過分同情。找到平衡並不總是容易的,和任何新的工作一樣,我一路走來,一路從我的錯誤中學習。
 
我想,也許在寫這篇文章,我可以幫助提供提示給其他照顧者的角色,但當我想到我與其他人在類似的情況下的對話,我意識到,照顧者的角色是如多樣的診斷的癌症本身。沒有一個尺寸適合所有的人。每個患者和每個照顧者都是不同的,因此他們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照顧者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把我們緊緊地連在一起:我們繼續相信未來,相信治愈不遠。所以我的建議 – 七年在這角色的經驗 – 是活好一天,不要被接下來的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而被壓倒,只是繼續相信。
 
http://blog.dana-farber.org/insight/2016/11/in-sickness-and-in-health/
 
#癌症 #癌症病人 #癌症病人照顧者 #cancer #cancerpatient #cancerpatientcaretaker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as a Cancer Caregiver

癌症知識分享 – 「一滴血」就能預測24種癌 次世代定序找基因變異

癌症知識分享 – 「一滴血」就能預測24種癌 次世代定序找基因變異

每個人的基因都是由父母的基因結合而成,同兩邊的家族成員都有很密切的基因關係。所以如果家族史裡有兩至三個近親以上患上癌症,尤其是患一些遺傳性癌症如大腸癌、乳癌或肺癌,進行一次癌症基因測試可能會給予一些預防癌症的訊息。得到這些訊息未必可以防止癌症發生(也未必會患上癌症),但可以令自己更加警醒做多點預防,改變生活習慣,做多點運動,早點定期做些適當的檢查。香港現在也多了很多不同的基因測試服務,價格也合宜多了。

http://health.ettoday.net/news/812243

癌症 基因 基因測試 家族遺傳 大腸癌 乳癌 肺癌 身體檢查 #cancer #genetics #familyhistory #colorectalcancer #breastcancer #lungcancer #bodycheck

「一滴血」就能預測24種癌 次世代定序找基因變異

ETtoday 東森新聞雲 2016/11/16 14:30

▲次世代定序找基因變異,「一滴血」就能預測24種癌。(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會提高罹癌風險的基因變異,容易從父母傳後代子孫,國內生技業者開發「遺傳性癌症風險基因檢測」平台,只要透過抽血或採集唾液,就能預測24種癌。高風險患者一旦早知道自己帶有易敏感基因,就能靠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預防癌症找上身。

該項癌症風險基因檢測是透過次世代定序技術找出會罹患癌症風險的基因變異,透過分析98組基因預測24種癌症,包括常見的大腸癌、肺癌、乳癌、口腔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臟癌、甲狀腺癌、卵巢癌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醫師表示,「早期發現是對抗癌症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帶有這些易敏感基因的人,不代表100%就會罹癌,若及早發現帶有癌症基因,就可以讓醫師與病人一同找出最合適的個人化健康計劃。

▲生技業者指出,遺傳性基因會增加罹癌風險。(圖/記者嚴云岑攝)

戴承正說,此項篩檢一輩子只要做一次,就能知道24種癌症,且所有年齡層都可測。雖然費用偏高,不過罹癌後開刀與住院的花費,就遠遠超過這個費用,但他也提醒,台灣最常見的3種遺傳性癌症,分別為大腸直腸癌、乳癌及肺癌,只要平時維持清淡飲食,多吃蔬果與維持運動習慣,就能避免癌症上身。

新店耕辛醫院病理科主治陳燕麟醫師也表示,過去遺傳癌症基因檢測的費用很高,現在只要花不到一隻手機或一個名牌包的錢,就能確知自己是否有24種遺傳性癌症的變異基因。

站在「主動預防」的立場,陳燕麟鼓勵大家多嘗試,因為有沒有變異基因,是不會改變的事實,「與其當鴕鳥不去面對,不如主動出擊,這樣你就能選擇更積極的預防方式」。

癌症知識分享 – 中西醫多面睇:中西醫協作治療癌症

癌症知識分享 – 中西醫多面睇:中西醫協作治療癌症

中西醫雖然對癌症的成因和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不一定是只能用其中的一種治療。只要有好好的溝通,了解雙方的用藥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會給予癌症病人有一個合適的治療方案和帶出好的治療效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6/19835028

#cancer #cancertherapy #westernmedicine #chinesemedicine #sideeffects #癌症 #癌症治療 #西醫 #中醫 #副作用

蘋果日報要聞港聞2016年11月16日

中西醫多面睇:中西醫協作治療癌症

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身體細胞會根據基因排序自動繁衍,控制新細胞生長。然而當負責控制細胞活動的基因出現變異或損壞,細胞不受控生長,便可形成癌症。

西醫之言:

西醫癌症治療主要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全身性治療,而全身性治療多用於晚期或已出現轉移的個案,傳統上是以細胞毒性化療形式將癌細胞消減,故少不免會對正常細胞有所影響,長時間治療可影響身體機能。
近年新研的標靶藥物能針對具有變異的癌細胞進行治療,在療效上已取得一定成果,副作用相對改善,成為多種癌症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從整體治療角度來看,醫生和科研人員仍在尋求一種為患者所接受,以及可提升生活素質的治療方案。

中醫之言:

早在一千年前《黃帝內經》的《靈樞.九針論》已早意識到「癌」的存在:「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後來中醫把腫瘤形容為表面高低不平、質地堅硬宛如岩石的體內腫塊,並以「石癭」、「乳岩」、「失榮」、「腸覃」、「癥瘕」、「積聚」、「痞氣」等來代表不同部位的癌症。
中醫認為癌的成因是臟腑氣血失調,令痰、濕、氣、瘀日久積滯而成,治療主要在辨病與辨證結合下對症治療及辨證施治,有助抗癌、提升免疫功能、延長生命、改善生存素質等,於晚期的紓緩治療上擔當一定角色。
中大將針對胰腺癌、大腸癌及晚期肝癌進行回顧性病例分析、臨床研究及隨機訪問,為癌症患者作體質分類,設計標準治療及癌症復康,配合西醫治療及評估,期望能綜合多方數據,為癌症患者更理想地管理疾病。
撰文:中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助理教授龍浩鋒醫生
中大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黃韻婷醫師

癌症知識分享 – 免疫治療副作用的處理

癌症知識分享 – 免疫治療副作用的處理

一篇中文簡單易明的免疫治療副作用的處理建議。希望能幫助你有初步的了解。實際用藥時有副作用,要同醫生商議,聽從醫生專業的意見。

http://jerryljw.blogspot.hk/…/treatment-of-immune-related-a…

#癌症 #免疫治療 #副作用 #cancer #immunotherapy #sideeffects

[臨床藥學] 癌症免疫療法副作用處理建議 (TREATMENT OF THE 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癌症的免疫療法 (immuno-therapy) 是近年來很熱門的治療選項之一,有別於傳統細胞毒性或是標靶治療,免疫療法希望透過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該死的腫瘤細胞。

"與坊間的免疫療法不同,目前主流為檢查哨抑制劑"

與坊間未經許可的"抽出來活化再打回去"的免疫療法不同,這裡提到的是經官方核可使用的檢查哨抑制劑 (checkpoint inhibitors) 喔。

淋巴T細胞是這場作戰的主要關鍵人物,他可以辨識癌症細胞,並且攻擊他,但癌症細胞也不是吃素的,能夠存活下來自然有兩把刷子。

▲淋巴組織中,抗原表現細胞 (APC) 與T細胞的對話,CTLA-4會抑制T細胞活化。

CTLA-4會阻擾T細胞的活化,因此,利用CTLA-4單株抗體 (monocloncal antibody) 可以有效逆轉這個問題,別來打擾T細胞。

▲週邊組織中,第二個程咬金是PD-1與PD-L1/L2。

腫瘤細胞絕對不是吃素的,腫瘤細胞上的PD-L1/L2會與PD-1結合,再次抑制T細胞的活性,同樣的,如果我們可以打破這個機轉,就可以讓T細胞重生。

利用PD-L1或PD-1的單株抗體,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檢查哨抑制劑作用廣泛,但不是所有癌症都有效"
目前經美國FDA核准的檢查哨抑制劑,多核准用於"黑色素瘤""治療失敗的後期非小細胞肺癌""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失敗的腎小細胞癌"與特定血液腫瘤等。
看起來用途十分廣泛,畢竟利用自己的免疫系統,只要辨認的出來,腫瘤細胞上表現同樣的機轉 (PD-L1、PD-1)"應該"都有機會。
但,有一好沒兩好,小時候偷葡萄,長大偷牽牛 (台語)。
編按:我們也不知道上面那句話到底與這何關
檢查哨抑制劑仍然有許多與免疫反應有關的副作用,且,並不好處理。
"檢查哨抑制劑的免疫相關副作用,源自於不平衡"
根據研究,PD-1抑制劑 (例如nivolumab) 的免疫相關副作用發生率低於CTLA-4抑制劑 (例如ipilimumab),當然,兩者併用於治療黑色素瘤時,免疫相關副作用發生率更高。
以嚴重度第三、四的治療相關副作用發生率:
nivolumab 16%
ipilimumab 27%
nivolumab + ipilimumab 55%
研究中常觀察到的免疫相關副作用包括"皮疹 (rash)""肝炎 (hepatitis)""腹瀉/腸炎 (diarrhea/colitis)""肺炎 (pneumonitis)"等。
▲檢查哨抑制劑引起的免疫相關副作用處理建議 (最新版)
因為這類副作用與過度免疫反應有關,嚴重時甚至可能使用免疫抑制劑 (例如mycophenolate mofetil)、cyclophosphamide等。
罕見的免疫相關副作用包括胰臟炎 (pancreatitis)、血液毒性,例如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 等。
雖然在停藥後大都會逐漸好轉,但嚴重時可能必須使用類固醇 (prednisone 1 mg/kg QD 或相等劑量類固醇) 治療。
也曾報告過神經毒性,例如感覺性神經病變或感覺異常,甚至有無菌性腦膜炎 (aseptic meningitis)類重症肌無力症 (myasthenia gravis–like syndrome),或是GBS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等。
這些免疫相關的副作用值得大家的注意。
結語:以己之矛攻腫瘤之盾,須注意免疫相關副作用

Receive our Knowledge Sharing接收知識分享資訊

Join our mailing list to receive the latest knowledge in Marriage & Parenting, Health & Cancer, and Mental Toughness & Sport Psychology from our team.

訂閱我們關於婚姻與教養孩童、健康與癌症、心理靭力與運動心理學知識分享資訊。

你已經成功訂閱,多謝你!